欢迎访问 民族在线网!
在藏东昌都市洛隆县硕督镇硕督村,一座座粉刷一新的二层藏式民居中间,有个小广场,广场上的“团结树”一半绿意盎然,一半黄叶摇曳。
走到近处看,“团结树”其实是两棵,发绿的一棵是杨树,泛黄的一棵是柳树。两棵树紧紧相拥,让人叹为观止。相传这两棵树是硕督镇第一对藏汉联姻夫妻共同种植,以此来纪念他们的爱情。
几百年来,两棵树长得枝繁叶茂,亭亭如盖。在浓密的树荫下,大人们坐在这里乘凉休憩,孩子们在附近玩耍嬉闹。
据当地干部介绍,每逢节假日,村里的各族群众都会相聚在这里观看硕督狮子舞表演。随着铿锵有力的鼓点,一个年轻人在前面引导,两个年轻人装扮的狮子时而跃起,时而翻滚,引来群众的阵阵喝彩声。
“硕督狮子舞是当地热巴舞与内地舞狮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藏汉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见证。”硕督村村民邓巴阿尼说。他家几代人传承了狮子舞表演的技艺。
位于怒江流域的硕督镇,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历史上藏汉交往的重要通道。
“硕督”,藏语意为“险岔口”,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据《洛隆县志》记载,清雍正时期,入藏清军曾有两千多人在硕督镇驻扎,后来一些汉族士兵与当地藏族居民结婚生子,民族团结的故事在硕督镇绵延流传。
除了“团结树”和狮子舞,硕督镇还保留有大片的清军墓葬、古城墙等遗址,一些居民家里珍藏有月饼模具、汉式秤、各式钱币及藏汉双语的账目等;有的家庭保留着做月饼、腌酸菜以及过春节和藏历新年时吃团圆饭、贴对联等传统。
藏东作为唐蕃古道、川藏古道的必经之地,自古以来就是汉藏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民族团结的故事源远流长。
在澜沧江流域的察雅县香堆镇,融藏族、汉族和尼泊尔风格为一体的仁达摩崖石刻已经在风雨中伫立了1200多年。
走进石刻保护遗址,岩壁上的造像栩栩如生,各种图案和细节显露出不同民族文化间的交流与交融。造像之下有大篇藏文铭刻和数十个汉字,记载了藏汉工匠的姓名等。据专家考证,造像完成于吐蕃时期,由大唐工匠与吐蕃工匠一同建造。
“石刻具有藏族和汉族的艺术特色,体现的是藏汉民族文化、经济、政治的交流,有深刻的民族团结底蕴。”香堆镇党委书记赵玉林说,“石刻对研究吐蕃时期政治、法律、经济、宗教、雕刻艺术、藏文书法、藏人姓氏、唐蕃关系等具有重大意义,现在已经成为当地重要的民族团结教育基地。”
在香堆镇拉西寺,记者还见到刻有“察雅官升”字样的木升、“福佑行人”大字牌匾、大明宣德五年铸造的铙钹以及堆绣唐卡、瓷器等,均保存完好。
近年来,西藏昌都市坚持开展“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昌都”活动,把保护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普查可移动文物,将十八军遗址、嘎玛嘎赤唐卡、波罗木刻列入国家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建设项目等,挖掘、整理、宣传西藏自古以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引导各族群众看到民族的走向和未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月7日至8日,浙江省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第一届第三次会员大会暨“之江同心·石榴红”五百工程提档升级学习观摩活动在台州市三门县举行。省民宗委副主任、省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会长金伟出席并讲话,三门县委书...
1月9日,省民宗委联合省援青指挥部开展的“之江同心石榴红 民族团结一家亲”低氟茶捐赠发放仪式在海西州德令哈市举行。省援青指挥部党委书记、指挥长,海西州委副书记、副州长詹茂伟,海西州副州长陈永海出席...
2月18日至21日,江苏省天主教和基督教“双通”人才培育第二期培训班在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举办。省民宗委副主任朱亚文出席开班式并讲话,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党委书记王建富、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阚仁...
2月18日上午,全省民族宗教局长会议在南京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全国统战部长会议、全国民委主任会议、省委统一战线...
1月22日上午,省民宗委召开2024年度部门及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述职暨民主测评会议。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民宗委党组书记、主任马连美出席会议,省民宗委副主任朱亚文主持会议。 会上,委机关各部门及直...
1月16日,同江—德保“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同江举行,会上,听取了同江市及德保县县域基本情况的介绍,让彼此对两地的特色与潜力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双方围绕“旅游促进...
近日,“花式过冬·嗨游辽宁”2025辽宁首届海洋冰雪节暨“锦州年·最东北”第八届全民冰雪运动季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锦州凌海东方华地城举行。 启动仪式上,锦州市民宗局组建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雪地...
1月22日,由阜新市委宣传部、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局、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主办的“匠心逐梦——贺新春阜新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展”在阜新市博物馆开展,吸引各族群众千余人驻足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