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民族在线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民族文化
金秀:打好“非遗牌” 瑶族文化动起来
  • 时间:2021-11-27
  • 文章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 作者:佚名
  •   

      “咚咚咚,锵锵锵……”近日,在金秀瑶族自治县忠良乡车田村高田屯的前广场,一阵阵清脆激昂敲锣打鼓声,响彻夜幕。数十名精神抖擞、身穿瑶族传统服饰的青年分为两队,擎着两条稻草制成的“香龙”在夜色下舞动。“香龙”周围,群众举着用竹篾编织、绵纸糊制的“大红鲤鱼”“千年龟”“大龙虾”等水族动物造型彩灯,跟随“香龙”一起舞动。

      这是自治区级非遗项目“瑶族舞香龙”的活动现场,表达了瑶族同胞祈求平安顺遂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近年来,金秀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创新瑶族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方法,打好非遗品牌,巩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为绿色发展集成改革试点工作夯实文化基础。目前,该县共有国家级、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共18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6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58项。近日,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中,金秀六巷乡上榜,成为广西8个上榜单位之一。

      挖掘民俗文化优势创新作品

      走进金秀大瑶山,游客在称赞这里生态资源优势之余,也被服饰、歌舞、饮食、医药等特色文化所吸引。

      该县深挖瑶族文化发展特质,创新以“旅游带动文化、文化促进旅游”的发展模式,传承和发扬民间艺术。

      以黄泥鼓舞文化为品牌的横村坳瑶民俗村、以瑶族绝技为主打品牌的古占民俗村;以瑶族香哩歌、农耕文化为品牌的罗汉山瑶寨风情园;以爬楼、茶园文化为品牌的六段民俗村和田村民俗村;以瑶族嫁郎文化为品牌的奋战民俗村……近年来,这些“民俗餐饮+瑶族风情”表演,在各乡村多点开花,成为游客必看的“文化大餐”。

      这些文化元素放在民间是民俗,搬上舞台是文艺。该县挖掘瑶族、生态、服饰、歌舞、饮食等文化优势,创作《瑶都神韵》《石牌·瑶》《黄泥鼓之恋》《瑶山谣》等原创作品,完成《圣堂仙境生态瑶都》《瑶族大歌》等电视专题片、原创歌曲。前不久,《黄泥鼓之恋》入选中国—东盟文化艺术周项目。

      加强瑶族文化古籍遗珍整理

      11月9日,金秀瑶族自治县文化馆举办“乡村文化富民——瑶族织绣”培训班,挖掘、培养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瑶族织绣传承人,宣传瑶族传统织绣技艺。

      前不久,由金秀大瑶山瑶学学会、罗香乡政府主办的“黄泥鼓舞——传承非遗文化”传习班,邀请了6名黄泥鼓舞和白马舞老师到现场教学。

      在金秀,这样的活动时常开展,让这个大瑶山县城的民族文化、非遗文化得到挖掘和传承。

      该县以优秀瑶族文化为根基,加强对瑶族文化古籍遗珍的整理。该县建立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全面普查、采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00多项,建立电子文本、档案等数据库,挖掘有4159多个资源信息。在逐级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该县现有2项进入国家级保护名录,18项进入自治区级保护名录,项目申报的质量和入选的数量位于来宾市前列。

      非遗生产性保护,能增强保护工作的“造血”功能,增强非遗的生命力。该县不断探索生产性保护工作开放模式,以瑶族民间艺术为题材,打造非遗文化展示平台,重塑传统民族节庆和重要节假日,实施节庆品牌培育计划。在瑶族盘王节、功德节、阿咕节等民俗节日中,将百家宴、绝技表演、婚俗展示等非遗节目得以摆上文化餐桌。

      该县还加强对传承人保护培养扶持力度,打造非遗传习基地、生产经营示范户,建立有5个国家级黄泥鼓舞传习基地,有庞伊蔓、赵凤香等8个瑶族服饰、瑶族织绣生产性保护示范户。如今,该县有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8人,每人每年获得国家5000元的补助;该县已将一些传统技艺的项目传承工作普及到学校课堂,把“黄泥鼓舞”“瑶族织绣”“瑶族民歌”等项目纳入中小学课程。

      拓宽文化产品的开发利用

      近日,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广西民协就率广西特色文艺之乡考察组对金秀瑶族自治县申报“广西黄泥鼓舞之乡”创建工作进行实地考察,邀请“网络名人看金秀”采访团走进瑶医医院等活动,宣传瑶医药文化。

      如今,金秀瑶族博物馆成为收藏瑶族服饰最全的博物馆;街上的“瑶医药一条街”成为游客爱逛之街;瑶族客栈、文化村的主题表演经常彻夜展演民俗节目。

      该县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结合,通过保护、整理、宣传、交流,让文化“流动”起来;群众依托丰富的文化特色,做好产业转化,实现文化富民。

      依托丰富的民族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县瑶族博物馆,建设5个瑶族支系的博物馆和1个生态博物馆。该县还凝聚社会力量,在政府保护的基础上,构建金秀瑶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和完善规划纲要,创新“自然传承+人为干预传承”模式,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建设,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召开国家级、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座谈会,逐步实现将文化传承发展的主体回归群众主体的目标。

      借力非遗与创意结合,依托“一支系一民俗”的非遗经济价值,打造民俗村,培育盘瑶“尤绵婚俗展示山庄”“六段屯茶山瑶爬楼展示寨”“横村屯坳瑶祈宁会”“古占屯山子瑶度戒”“六巷村花篮瑶女子成年礼”等非遗传承展示旅游点,让当地群众受惠。

      


    原文链接:http://mzw.gxzf.gov.cn/ztzl/zxzt/mztjjbcjhdzl/t10842965.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相关新闻

  • 赏民俗、品文化、过端午 在文旅盛宴里感受神奇宁夏之韵
  • 内蒙古通辽市:聚焦主线打造春节文旅盛宴三大举措搭建各民族三交平台
  • 内蒙古发挥旅游促三交试点项目示范作用在旅游发展中讲好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
  • 党建领航,文化铸魂——昌平区百善镇狮子营村舞狮队舞出传统文化“精气神”
  •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事迹报告会”在北京举行
  • 朝阳区常营地区举办“多元共治夯基提能·民族团结共筑美好”——社区治理三年行动计划成果汇演活动
  • 陕西开启2024冬季文旅消费季系列活动
  • 首届“飞天杯”甘肃文创产品设计大赛成功举办
  • 广西柳州“五个注重”助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 北方民族大学举行2024年“民族团结进步月”活动启动仪式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古籍书系》首发式暨专题研讨会在云南省昆明市举行
  • 内蒙古创新打造“石榴籽e起来”联学共建党支部丰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形式
  • 新世界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竣工并正式移交
  • 甘肃第二届“石榴杯”民族团结进步文艺会演在兰州开幕
  • 呼和浩特市分领域、精准化创新开展2024年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
  • 云南西双版纳州启动第25次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
  • 云南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昭通市召开
  • 四川加强地名文化传承保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2024年陕西省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启动仪式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经验交流会在千阳举办
  • 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赓续中华传统文脉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