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民族在线网!
以象鼻山而得名的象山区是桂林市核心城区,辖区总面积89.9平方公里,辖一乡三办,全区常住人口29万人,其中常住少数民族人口3.2万人,外来经商务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2000余人,是自治区最集中的回民聚居区,有回族群众近6000人,每年接待境外穆斯林游客超过15万人次。
铸牢三大基础,唱响创建事业“常唱歌”
多年来,象山区各级党委、政府坚决扛起守护民族团结进步生命线的政治责任,以大统战格局凝聚更广泛的创建力量,让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曲常唱常响。一是铸牢党的核心领导。把党的领导作为民族团结进步的根本保证,以党建筑牢民族团结根基,做到“五个纳入”,即: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纳入党委(党组)议事日程、纳入部门常规工作、纳入绩效考评、纳入督查巡察、纳入财政预算。二是铸牢根本方向。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不动摇,主题教育进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进各级各类学校教材(课堂),进各类干部职工培训和城乡群众教育、进主流媒体,五年来发布主题宣传信息1500余条,教育培训2.5万人次。三是铸牢三支队伍。108名民族工作信息员组成三级创建队伍,形成区、乡街、村社工作网络,确保信息畅通、工作步步衔接;23个职能部门组成创建联合队伍,保障了创建措施制定有方、落实有力;30名两代表一委员、非公经济人士、民族工作顾问、少数民族知名人士、少数民族群众代表组成民族工作志愿者队伍。各族群众、各方力量汇聚起“同频共振”的深远强大创建力量。
实施三大创新举措,唱响创建事业“创新歌”
始终坚持立足区情实际,以创新手段推动创建事业不断深化发展,让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曲常唱常新。一是创新制度保障。完善了四大机制:考评机制将绩效考评对象从班子领导拓展到全区55个单位部门;投入机制保障近五年专项工作经费200万元,项目经费同比增长60%;服务机制拓展到“八有六建四进三促”全覆盖;干部培养机制达到全区少数民族干部占比12.6%,少数民族行政领导干部占少数民族行政干部53.3%。二是创新“三交”途径。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全方位立体化构建各族群众交流交往交融新平台。率先在全市打造了46个“漓水象山”党建品牌工作室,建成街道民族活动中心1个、社区团结之家8个、校园民族文化馆1个、流动少数民族人口服务管理联络站5个、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党支部2个,成立起一批社区诗社、民乐队、书画社,各族群众“三交”有了阵地和桥头堡。充分利用国庆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等重大节庆契机,共举办了32届“漓水象山”大型文艺专场,7届中小学生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以及300余场次的中华经典诵读大赛、“礼赞最美象山人”主题摄影展、各族青年爱国读书分享会、“壮族三月三”社区邻里节、“共尝一碗拉面”民族美食交流等系列文化活动,描绘出各民族文化“美美与共,和合共生”的时代新画卷,增强了中华文化自信,增进了各民族团结和谐,为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注入多彩元素。三是创新服务举措。一个个“异乡人”在象山成为了“家乡人”,辖区坚持深一度倾听、快一步服务,以流动少数民族群众“五清”(来源地清、民族成份清、从事职业清、宗教信仰清、困难需求清)为基础,做到服务“七到位”(民族政策宣传到位、弱势群体帮扶到位、入园入学助学到位、经商就业培训到位、矛盾纠纷调解到位、文化活动组织到位、信访内容落实到位)。五年来,共筹资3000余万元改造“民族里”等少数民族群众集中的无物业小区,累计协助少数民族流动人员租赁房屋295人次,免费健康体检5000人次,举办就业培训360人次,慰问贫困少数民族家庭165户,率先在全市实现了流动少数民族人口子女“零门槛”入学,解决入学入园学位96个。疫情期间,助力少数民族经营户减免房租2.2万元,线上线下结合经营实现了80%商铺转亏为盈。竹林社区热合曼新疆美食城从最初的3人来桂创业,到如今创业人数翻了6倍,经营面积拓宽了整整30倍,这样的少数民族群众实现“安居+乐业”的例子在象山区比比皆是。“共产党真的太好了,象山区‘亚克西’!”这是刚在建安路上落脚经营烧烤店的维吾尔同胞对辖区的民族工作发自肺腑的称赞。今年初,辖区少数民族同胞及穆斯林群众第一时间捐赠抗疫款物6万余元,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在象山区找到了最大公约数,打造起各民族“同气连枝”共有新家园。
实现三大品质提级,唱响创建事业“提升歌”
注重夯实社会基础、法治基础、经济基础,推动创建工作提质增效,让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曲常唱常优。一是创建“六进”品牌形成。全区各单位深挖资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创建品牌:南门街道办成功探索出民族团结与基层党建、城市管理、社会治理“三结合”创建路子;平山街道办构架起基地——商圈——社区——学校——车站“五点一线”的共同体示范样板线;象山街道办放大桂林城徽影响力,打造象山景区和桂林三花民族团结世界宣传窗口;二塘乡筑巢引凤发展民族文旅经济,助推桂阳公路黄金旅游大道产业腾飞;区属16所中小学全面形成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青少年“五个认同”的办学特色,“一校一品”创建品牌百花齐放;万福广场等企业常年优先解决各民族群众就业问题,积极开展扶贫帮困活动;区宗教界挖掘提炼“抗日救亡——友好睦邻——建设祖国——团结奋进”爱国史实四部曲,向辖区及境外穆斯林传播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爱国之声。二是治理保障优化提升。用法治精神、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推进示范区建设,坚持一视同仁、依法保障,使各族群众都依照宪法和法律平等享有权利、承担义务。按照“没有问题抓预防,潜在问题抓排查,发现问题抓疏导,出现问题抓调处”的原则,严格区分矛盾性质,妥善化解了近10起涉及少数民族群众的矛盾纠纷,2020年全区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在自治区排名实现历史性突破。三是产业经济提质增速。象山区“一江三路”发展战略的高位推动,释放出让各族群众同荣共享的改革发展红利,“十三五”期间组织财政收入51.6亿元,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1%和8.8%,五年来民生支出超过财政总收入80%以上。辖区凭借“两瓶酒、一座山、一处遗址、一座小镇、一个景区、一个接待中心”,以民族品牌工业、民族文旅产业拉动了数百亿元的GDP经济马车。金字招牌“两瓶酒”桂林三花和漓泉啤酒均在2020年突破困境率先在全市实现疫后正增长,漓泉啤酒年度利税10.78亿元,跻身中国品牌价值排行榜五百强;桂林城徽象山景区品牌效应强劲辐射,拉动七星、伏波、叠彩三山整合销售业绩,成为面向世界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窗口;甑皮岩史前人类遗址博物馆入选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向世界展现中华民族“万年智慧”的历史文化名片;瓦窑非遗文化基地保护传承桂州窑、阳氏石雕技艺、根雕技艺、岭南盆景等一批非遗项目,自治区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称号实至名归;侗情水庄被命名为桂林市首个民族文化传承基地,年接待游客量超过200万人次;支持市伊协寻求合作资金7000万元,新建穆斯林旅游文化接待中心,填补了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对外穆斯林游客接待服务的空白。产业的繁荣为各族群众创设了富余的就业岗位,辖区近五年新增劳动就业3万多人次,少数民族人员占比10%以上。实现了各族群众“同荣共享”改革新成果。
步入新时代,象山区以崭新的姿态、奋进的精神,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象山建设成各民族的共有新家园,以团结伟力共铸“象山圆月”壮美风景。
1月7日至8日,浙江省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第一届第三次会员大会暨“之江同心·石榴红”五百工程提档升级学习观摩活动在台州市三门县举行。省民宗委副主任、省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会长金伟出席并讲话,三门县委书...
1月9日,省民宗委联合省援青指挥部开展的“之江同心石榴红 民族团结一家亲”低氟茶捐赠发放仪式在海西州德令哈市举行。省援青指挥部党委书记、指挥长,海西州委副书记、副州长詹茂伟,海西州副州长陈永海出席...
2月18日至21日,江苏省天主教和基督教“双通”人才培育第二期培训班在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举办。省民宗委副主任朱亚文出席开班式并讲话,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党委书记王建富、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阚仁...
2月18日上午,全省民族宗教局长会议在南京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全国统战部长会议、全国民委主任会议、省委统一战线...
1月22日上午,省民宗委召开2024年度部门及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述职暨民主测评会议。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民宗委党组书记、主任马连美出席会议,省民宗委副主任朱亚文主持会议。 会上,委机关各部门及直...
1月16日,同江—德保“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同江举行,会上,听取了同江市及德保县县域基本情况的介绍,让彼此对两地的特色与潜力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双方围绕“旅游促进...
近日,“花式过冬·嗨游辽宁”2025辽宁首届海洋冰雪节暨“锦州年·最东北”第八届全民冰雪运动季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锦州凌海东方华地城举行。 启动仪式上,锦州市民宗局组建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雪地...
1月22日,由阜新市委宣传部、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局、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主办的“匠心逐梦——贺新春阜新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展”在阜新市博物馆开展,吸引各族群众千余人驻足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