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民族在线网!
横州市(原横县)是广西首府南宁市管辖下的于2021年2月3日获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横县设立的,辖17个乡(镇),总人口接近128万人(城镇人口37.09万人、乡村人口90.1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50.84万人,占总人口39.77%。县境内居住有汉、壮、瑶、苗、侗、仫佬等12个民族。从汉代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开始建县,享有“中国茉莉之乡”、“世界茉莉花都”的美誉。全市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自2016年12月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以来,横州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全县典型示范引领效应进一步增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牢固,全县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一、强化领导、统筹推动,筑牢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体制机制。县委、县政府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高度重视,把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放到全县大局来思考、谋划和推动。第一是坚持高位推动。由县委书记、县长担任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把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评体系,纳入县委常委会议、县政府常务会等会议进行研究和落实。第二是完善工作机制。相继出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五比五争”活动考核命名工作方案》《持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工作方案》等,建立和完善全县民族工作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民族状况监测评价机制、应急处置机制、督查机制等工作机制。第三是强化保障督查。把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五年来共拨款560万元作为县级民族工作专项经费,围绕创建全国示范工作目标任务进行督促检查、调度推进和跟踪问效,定期深入各创建单位开展巡回督导。
二、强化引领、宣教结合,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第一是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进“互联网+民族团结”行动,打造网上政策宣传、文化交流共享平台。充分利用横县云APP、“横县发布“花乡印象”微信公众号、电视、报刊等融媒体中心全媒体宣传阵地,开设“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等20个专栏、专题,大力宣传党的民族理论政策、中华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等,全面唱响民族团结进步好声音。第二是有效搭建多元载体。在每年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壮族三月三”、世界茉莉花大会等节庆期间,举办“云趁圩”网上山歌对唱等各种民族特色活动,尤其是在“壮族三月三”期间,举办县长网络带货直播活动3次,直播期间曝光量超过千万,带动全县产品线上销售超过700万元,成为广西“县长直播”带货效果最好的县,并登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弘扬抗疫英雄梁小霞等坚守初心使命、践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时代精神,在各族干部群众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第三是深入开展主题教育。以“六进”为主要形式加强“滴灌式”宣传,依托广西工委六秀会议会址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构建爱国主义、红色传统、民族团结进步为一体的特色课堂,全面开创红色教育培训新局面。在各中小学校学校开设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程,使爱我中华种子深深植入各族青少年心中。
三、强化结合、聚力发展,夯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物质基础。第一是综合实力不断提升。财政收入总量较“十二五”时期增长26.42%,一般公共预算非税占比下降4.2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6.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3%,经济发展呈现体量、质量双提升。第二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和契机,积极争取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和发展项目,成功将榃僧村打造成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把茉莉花元素和民族风情元素融入到乡村风貌提升工作,建成“好一朵横县茉莉花”风光带,入选南宁市乡村道路“十大最美风光线”、入选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广西第一批改革集成试点。第三是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脱贫攻坚圆满完成。整合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8.87亿元投入脱贫攻坚,现行标准下全县14139户49641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发生率从5.6%下降至零,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高质量的脱贫答卷。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新建中小学、幼儿园14所,高质量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评估认定。县人民医院晋升为国家三级综合医院。
四、强化特色、打造精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一是茉莉花文化资源有效传承。依托茉莉产业基础与深厚文化底蕴,建成中国茉莉花茶博物馆、中国茉莉花茶展览馆等,创作茉莉花系列原创歌曲和文艺文学作品,创新开发茉莉花系列香氛、茉莉铜鼓香包等独具壮乡特色和茉莉风情的文创产品,2019至今成功举办了两届世界茉莉花大会,纳入中国—东盟博览会重要活动。茉莉花与民族团结元素深度融合,打造出具有浓郁茉莉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品牌。第二是中华优秀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取得明显成效,《壮族百鸟衣故事》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并被列为中国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电影推广项目、“横县壮族民间故事灵竹一枝花”“校椅临江壮歌剧”“横县壮族凤凰麒麟舞”成功入选第八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曲艺”项目,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各族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
五、强化治理、促进交融,提升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水平。第一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培养示范创建力量。将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培养作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力量,大力培养和选拔优秀民族干部。目前,少数民族科级领导干部占全县科级领导干部总数的42.7%。乡(镇)党政领导班子的少数民族干部配备率达100%。第二是推行智慧精细化管理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坚持以保障各民族合法权益为核心,以深化“大数据+网格化”管理为抓手,将民族事务纳入城市社区治理,建立流入和流出地对接机制,开发运行“畅行茉莉”“数字茉莉”“智慧扶贫”“智慧乡村”等智慧治理系统,逐步将各类系统整合实行城乡工作“一网统管”,加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步伐,营造了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良好环境。第三是创新社会综治服务模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强力推进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积极整合公安、司法、信访、应急管理、社会事务等部门资源,推行矛盾纠纷多元化调解中心、群众工作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等“多中心合一”,构建起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1月7日至8日,浙江省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第一届第三次会员大会暨“之江同心·石榴红”五百工程提档升级学习观摩活动在台州市三门县举行。省民宗委副主任、省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会长金伟出席并讲话,三门县委书...
1月9日,省民宗委联合省援青指挥部开展的“之江同心石榴红 民族团结一家亲”低氟茶捐赠发放仪式在海西州德令哈市举行。省援青指挥部党委书记、指挥长,海西州委副书记、副州长詹茂伟,海西州副州长陈永海出席...
2月18日至21日,江苏省天主教和基督教“双通”人才培育第二期培训班在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举办。省民宗委副主任朱亚文出席开班式并讲话,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党委书记王建富、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阚仁...
2月18日上午,全省民族宗教局长会议在南京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全国统战部长会议、全国民委主任会议、省委统一战线...
1月22日上午,省民宗委召开2024年度部门及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述职暨民主测评会议。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民宗委党组书记、主任马连美出席会议,省民宗委副主任朱亚文主持会议。 会上,委机关各部门及直...
1月16日,同江—德保“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同江举行,会上,听取了同江市及德保县县域基本情况的介绍,让彼此对两地的特色与潜力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双方围绕“旅游促进...
近日,“花式过冬·嗨游辽宁”2025辽宁首届海洋冰雪节暨“锦州年·最东北”第八届全民冰雪运动季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锦州凌海东方华地城举行。 启动仪式上,锦州市民宗局组建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雪地...
1月22日,由阜新市委宣传部、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局、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主办的“匠心逐梦——贺新春阜新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展”在阜新市博物馆开展,吸引各族群众千余人驻足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