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民族在线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民族文化
“老西藏”张林:西藏有我奋斗的足迹
  • 时间:2021-08-04
  • 文章来源:西藏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
  • 作者:佚名
  •   

      

      

      1925年7月,我出生在江苏苏北阜宁县潮北村的一个佃户家庭,祖辈都以租种地主家的土地为生。

      西藏,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景色壮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阜宁,位于黄海之滨的水绿宝地,素有“江淮乐地”之称。两地相距3000多公里,人文、历史、文化、经济发展截然不同。然而,就是这样的两个地方,却成为连接我情感纽带的一头一尾。

      1956年,西藏成立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准备实行民主改革。中央决定从内地各省抽调一批干部到西藏参与民主改革。其中,江苏省就抽调了一百多名干部和技术人员,分两批进藏。我作为第一批成员进藏。

      1956年5月初,我们离开南京开始进藏。当时我是江苏省农林厅进藏6人小组的组长,也是全队80多人的党支部委员。我们从成都出发走川藏公路进藏,交通工具是敞篷大卡车,走得很慢。车子摇晃着走在凹凸不平的土路上,轮子带出漫天飞扬的尘土。一天行驶下来,大家都变成了泥人。

      当时没有想到,我们会将自己的青春留在西藏。也更不会想到我会在西藏连续工作三十多年,直到离休。

      到达拉萨并经过短暂的休整后,我被告知要到中共西藏工委林芝分工委工作,任组织部副部长、分工委委员职务。当时的组织工作,主要任务是吸收农牧民子女,送到内地西藏干校学习,为西藏民主改革作准备。

      1956年10月,区党委组织部从档案里了解到我有在内地军垦农场工作的经历,于是便把我从林芝分工委调到日喀则江孜地区一片叫“车仁坝”的荒地,在那里开垦荒地、种植粮食、办农场。

      到江孜后,只要有空闲时间,我们就请江孜分工委的藏语文老师教大家学习藏语文。有了这些基础的藏语支撑,我们和藏族干部群众走得更近了。

      1960年2月,组织调我到拉萨澎波地区建农场。澎波地区地域辽阔,荒地比较集中,便于开垦种植,但是修建水利工程的工作量却很大。我们克服种种困难,仅用了一个春天,就新开垦了近万亩土地,种上了青稞和小麦。

      民主改革后,翻身农奴们都分到了属于自己的土地、房屋和牲畜,他们中许多人都是第一次独立搞生产,既茫然又发愁。

      澎波农场开垦的荒地与农牧民分得的土地相互交叉着,农场用机器生产,定期给农工发工资,定量供给生活用品,生活有了很大保障。看到这些,大多数农牧民都要求带上自己的土地和牲畜加入农场,想在农场劳动拿工资,土地和牲畜折价后交农场统一经营管理。

      后来,澎波农场从内地引进了一部分乳肉两用的种牛和优良种马、种羊等牲畜,成立了由农场管理的种畜场。农场还自行兴建了一座小型水电站,极大地方便了农场干部职工生产生活。各种功能的农业机械也逐年增多,农场逐渐发展壮大,影响力越来越大,农牧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了。

      在澎波农场工作了几年后,我被派去筹办西藏农校,培养西藏自己的农牧业科技人才和干部队伍。学校建设初期,没有房子、设备,没有老师,更没有办学经验,一切从零开始。为了帮助学校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经请示自治区政府同意,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多所农机学校和农校抽调了十多名教师,无偿到西藏支教两年,其中有不少还是大学老师。

      我在农校工作了五年,到我离开时,农校的房屋、教学设施已日趋完备,开设了农林、畜牧、农机三个专业,在校的藏汉族学生达数百人。学员毕业后分配到全区各地,很受当地群众欢迎,一些学员后来还成长为相关行业的工作骨干。

      回想起来,我一生中最幸运的是参加了解放军,有机会为西藏的农垦事业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现在,看到西藏各项事业不断发展,雪域高原撒满“希望的种子、团结的种子、富裕繁荣的种子”,我倍感欣慰。

      (记者次仁片多索朗琼珠唐启胜整理)

      


    原文链接:http://mw.xizang.gov.cn/xwzx/ztzl/mztj/202012/t20201230_185765.html

    相关新闻

  • 赏民俗、品文化、过端午 在文旅盛宴里感受神奇宁夏之韵
  • 内蒙古通辽市:聚焦主线打造春节文旅盛宴三大举措搭建各民族三交平台
  • 内蒙古发挥旅游促三交试点项目示范作用在旅游发展中讲好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
  • 党建领航,文化铸魂——昌平区百善镇狮子营村舞狮队舞出传统文化“精气神”
  •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事迹报告会”在北京举行
  • 朝阳区常营地区举办“多元共治夯基提能·民族团结共筑美好”——社区治理三年行动计划成果汇演活动
  • 陕西开启2024冬季文旅消费季系列活动
  • 首届“飞天杯”甘肃文创产品设计大赛成功举办
  • 广西柳州“五个注重”助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 北方民族大学举行2024年“民族团结进步月”活动启动仪式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古籍书系》首发式暨专题研讨会在云南省昆明市举行
  • 内蒙古创新打造“石榴籽e起来”联学共建党支部丰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形式
  • 新世界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竣工并正式移交
  • 甘肃第二届“石榴杯”民族团结进步文艺会演在兰州开幕
  • 呼和浩特市分领域、精准化创新开展2024年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
  • 云南西双版纳州启动第25次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
  • 云南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昭通市召开
  • 四川加强地名文化传承保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2024年陕西省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启动仪式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经验交流会在千阳举办
  • 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赓续中华传统文脉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
  • 更多+